分类目录归档:个人发展

转《中国新闻周刊》:别怕陌生人——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交焦虑

转载理由:现代科技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沟通,但却没有促进它。我们在沟通时面临很多的选择,但我们事实上不知道如何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现代科技提供的沟通手段,不是为了实现沟通的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建立记录,以分清彼此的责任。

不仅如此,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虚拟世界的丰富,还给很多人造成了两个世界的对立。他们沉溺虚拟世界,多数是为了脱离现实世界的人际压力和紧张。但遗憾的是,人是社会的动物,没有人能够脱离现实的人际关系而获得幸福。科技永远无法取代人与人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往。

我们不将那些不愿与人交往的人视为拥有焦虑症,我们宁愿相信他们需要积极的、面向未来的软技能训练,以帮助他们获得人际交往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思腾中国所提供的服务,一部分是适用于他们的。[……]

阅读全文

目标是因,关系是果

“关系与结果,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总是一对矛盾。但事实上,它们是一种很容易混淆的因果关系。原因很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应当由其共处的目的亦即所追求的结果所决定的。比如一对男女,他们首先要确定是否希望通过共处收获爱情,才会形成共处的关系;而两个同事,则是因为要共同完成组织确定的目标才拥有同事关系。结果是因,关系是果。”我继续解释,“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经常混淆关系与结果的这种因果关系,我们会将关系视为原因,目的视为结果,我们会认为是因为有了一种关系,才导致一种结果。”
[……]

阅读全文

勿学苏秦“锥刺股”

相信古往今来,这个故事不知激励了多少读书人,因为“锥刺股”和“头悬梁”一样,是我们自小而知的发奋故事。

但现在的我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很不应该学习的榜样。

原因很简单:有史以来,遇到问题就去读书,之后成就伟业的人很少很少。相反,我倒觉得,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在与人交往方面碰壁后,通过直接向对方了解碰壁原因,获取反馈以调整自己,似乎更容易奏效一些。

这让我进而联想到我为我的这个博客取名而写的那篇文章《情商是水,智商是鱼》,在文章中我提到了很多聪明人因为不能融入团队,不愿意通过与他人交往和获取他人的反馈的方式进行学习而难以获得他人认可的情形。这些聪明人,很象苏秦。

只是苏秦的成功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好在我今天没有学苏秦,没有在完成培训之后,只去读那些书面的反馈,之后针对那些反馈是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好在我去直接询问学员的反馈,并因此学习到了对我非常有用的东西。这种学习,对于我这个普通人而言,价值远甚于苏秦的“锥刺股”。

沈从文说,人生实在是一本大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看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需慢慢的翻。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有这些,在戴上“软技能”这副有色眼镜的我看来,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未入职场的学生或许可以除外?)而言,其在与人互动中的学习,远远比从书本中的学习,对于其在职场和社会中的成长更有价值。

相比起来,还是孔夫子的那句名言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