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对所爱之人使用情感敲诈吗?

有一个朋友,由于自己的努力,接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邀请。在收到确认信的那天,她正好跟我在一起,她当时非常兴奋,对我说,这个工作,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对她都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唯一的不足,”她说,“就是工作地点。那个城市,离我们现在所住的这个城市很远。”

“但没有关系,这个工作机会所提供的条件,已经足以弥补一切。”这是她在咖啡厅与我道别时,对这个工作机会的宣言。

一周后,我们再次见面。这一次,她满脸愁云。

“怎么了?”我问她。

“我妈妈不同意我离开这个城市,”我知道她是个孝顺的孩子,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异了,她对妈妈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永远都充满感激,“所以我只能选择放弃那个机会了。”

“你妈妈是怎么对你说的?”我问。

“在我兴奋地告诉她这个工作机会后,她先是一言不发,没有表态。”从朋友的脸上,看得出她的情感回到了那个与母亲谈话的情境中,“接下来她问我的决定是什么,我告诉她自己很喜欢这个工作机会,想接受它,但我想听听她的意见。”

“她怎么说?”

“她说,她希望我不要接受这个机会,因为她希望与我在一起。”

“你怎么回答的?”我知道朋友平日对母亲几乎是百依百顺,因此我心里已经能够想像到她对母亲的回答,但我仍想了解她这次是如何应对的。

“我回答说,这没有问题,这个工作提供的条件,完全可以支持您跟我一起去那个城市生活。所以我才特别想去。”说到这里时,她的眼中开始有些泪水,“可是,我妈在听到我的这个回答后,就同以前一样地哭了。”

“她说什么了?”我问。

“她哭着对我说,你让我太伤心了,你一点也不理解,我一个人把你养育大所付出的艰辛。你知道我当年为了你,放弃了多少机会吗?到今天,你却只想着自己……”说到这里,朋友已经有些泣不成声了。

我已经熟悉了这一切。但这次,我决定冒险告诉她我的看法。

我说,在我的果敢行为训练中,有一个部分是帮助学员训练如何情感敲诈。什么是情感敲诈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假设我今天向你很大一笔钱,你不愿意,我说对你说,哥们,我们是十多年的朋友,我们的友谊非常深厚,我曾经帮过你多次,现在我有困难你却不愿帮忙,看来我与你的交情算是到此为止了。

我的这种做法,就是果敢行为训练中所讲的情感敲诈。

朋友看着我,有些发呆,似乎在说,有这样的词来概括你说的故事,而且还影射我与母亲的关系,太过份了吧。

我知道你觉得不可思议,看着她的眼睛,我继续说道。事实上,情感敲诈听上去很难听,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非常普遍。

我再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事例吧,我说,在这个事例中,一方是用行为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敲诈:我的另一个朋友,结婚后把岳父母接到自己的家里住在一起。岳父母对他们非常好,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每天回到家不用做任何事情。

但是,只要我的朋友,或者他夫人在外偶有有应酬,需要晚回家,无论多晚,岳父母都会坐在客厅中等着不睡,直到他们这对年轻夫妻都回到家。

“我岳父母的这种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因为有时我需要回来很晚,比如凌晨一点,”我的朋友不止一次这样告诉我,“他们的这种做法让我很有负疚感,也担心他们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但我没有办法,老人也是因为担心我和夫人的安全。”

“他们是在用‘爱’对你们进行捆绑,”听得多了,有一回我同样直言不讳,“这正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情感敲诈。你可以考虑好好跟他们聊一次,将自己的感受和期望表达出来,与他们共同寻找一个更合适的相处方式。”

我的那位朋友真的去做了,事情也得到了解决。

听完我的这个事例,朋友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太难了,”她说,“因为妈妈对我真是太好了,而且她为我付出的也真是很多很多……”

“我能理解,”我说,“我只是想与你分享一个不同的视角,并非建议你采取任何的行动。我还能告诉你的是,在我们这个父母对孩子充满期望,从而对孩子‘无条件’(其实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满足父母的期望)付出的国度里,父母对孩子做‘情感敲诈’式的表达,实在太多了。”

“如果有一天,我们为人父母时,或许应当对孩子少一些情感上的捆绑,让他们活得自由些。”我最后说道。

 

————————————————————————————————

关注软实力工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阅读更多“软实力故事汇”原创故事和专业文章 SPW WeCha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