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去荷兰总部出“旋风”差时,在飞机上将Daniel Goleman的《高情商领导》一书读完。说实话,在读过他的那两本情商领域最经典的著作《Emotional Intelligency》和《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y》的原版之后,我其实不大相信这本书是他的亲笔著作,因为内容似乎过于浅显和粗糙了些,其中甚至出现对于情商概念的一些冲突。(但愿真的不是他的倾力之作,否则他在我心中的巨大形象多少会受些影响 )[……]
作者归档:Chris JIANG
行胜于言:从另一角度看我们的软技能培训
“计划不应当是知识的堆积和报告的形式,而应该真正成为行动的指南。”
在一次荷兰培训师给我们做的培训中,他带领我们做一个关于冲突管理的练习。由于语言习惯的影响,在练习中我们不时将英语改回到用中文对话。
在培训师的一次对学员行为的干预中,一名学员为自己用英文辩解道:“我刚才讲的不是这个意思……”
培训师在听到这个辩解后,马上回答道:“我不懂中文,不知道你刚才说了些什么内容,但是我想说的是,你说话的内容,对我刚才所做的对你的行为的干预并无影响,因为与你所说的内容相比,我更关心的是你的行为,也就是说你刚才做了什么,以及你所做的在对方身上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软技能培训的战略价值
正是因为”认可凸现价值”,我们每个人才会对环境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通过获得企业的认可而实现价值.企业的认可,首先是同事和上级 的认可,同事和上级,正是组成自己所处人文环境的核心所在.没有他们的认可,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与发挥,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你所处 的人文环境,限制了你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并进一步妨碍你潜能的激发.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训不应该停留在帮助员工掌握那些有助于他们独立完成具体工作的技能上,而应该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次:培训的终极目的,是帮助企业建立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实现这个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帮助员工掌握更好的人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