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Chris JIANG

情商(EQ,软技能)的培训为什么需要不同的方法?

关于情商的培养,Daniel Goleman指出,“如果要培养一个人的情绪智力,必须将培养聚焦于其大脑的边缘系统。这些培训课程必须致力于帮助学员打破旧习惯以形成新习惯。这不仅需要比传统的知识型培训更多的时间,而且还需要针对学员个体的训练。(To enhanc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rgani- zations must refocus their training to include the limbic system. They must help people break old behavioral habits and establish new ones. That not only takes much more time than conventional training programs, it also requires an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阅读全文

勿学苏秦“锥刺股”

相信古往今来,这个故事不知激励了多少读书人,因为“锥刺股”和“头悬梁”一样,是我们自小而知的发奋故事。

但现在的我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很不应该学习的榜样。

原因很简单:有史以来,遇到问题就去读书,之后成就伟业的人很少很少。相反,我倒觉得,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在与人交往方面碰壁后,通过直接向对方了解碰壁原因,获取反馈以调整自己,似乎更容易奏效一些。

这让我进而联想到我为我的这个博客取名而写的那篇文章《情商是水,智商是鱼》,在文章中我提到了很多聪明人因为不能融入团队,不愿意通过与他人交往和获取他人的反馈的方式进行学习而难以获得他人认可的情形。这些聪明人,很象苏秦。

只是苏秦的成功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好在我今天没有学苏秦,没有在完成培训之后,只去读那些书面的反馈,之后针对那些反馈是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好在我去直接询问学员的反馈,并因此学习到了对我非常有用的东西。这种学习,对于我这个普通人而言,价值远甚于苏秦的“锥刺股”。

沈从文说,人生实在是一本大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看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需慢慢的翻。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有这些,在戴上“软技能”这副有色眼镜的我看来,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未入职场的学生或许可以除外?)而言,其在与人互动中的学习,远远比从书本中的学习,对于其在职场和社会中的成长更有价值。

相比起来,还是孔夫子的那句名言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软技能培训师

我希望思腾中国的软技能培训师,能够有效地区分内容与行为的关系,从而能够在让学员理解内容的同时,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有认知和改变。

我眼中的思腾中国的软技能培训师需要具备的最后一项能力,就是他应该是一个能够践行自己所倡导的技能和理念的人,用英文的说法就是他要practise what he preaches。他应该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所讲授的内容的力量和价值,并在自己的行为中加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与我提到的第一项关于让自己变得真实的能力是相关的。如果一名培训师,自己都不相信和践行他所讲授的内容,他就成为“说一套做一套”,就没有真实可言。这样的培训师,很容易被人看出来,他自己本身就没有足够的软技能。这样的培训师,也是无法能够在课堂上建立与学员的真正关联,并打动他们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