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的最后,他说,自己原来相信那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后来发现不对。比如我心大得想当总理,但我自己没那个能力,如果真是现在给我干总理的活,相信结果不是我让别人发疯就是我自己要疯。原因很简单,我没有那个本事。所以我宁愿将那句话改成:“心理有多强大,舞台才可能有多大”。[……]
分类目录归档:个人发展
转《文汇报》文章:“虎妈”与“徐母”
转载此文章的理由之一是,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教育太多地关注“竞争”,而不关注“合作”。我们的教育中,几乎找不到有关“合作”的内容。同时,我们的价值观也过于单一,“出人头地”、“有钱有势”成了很多人几乎是唯一的人生追求。因此,他们相信,同时也被从小告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并因此付出一生的努力,去让自己成为“人上人”。
白岩松做客东方卫视《可凡倾听》时,谈到自己对儿子的期望,他说,“我跟他妈只会是他的观众,而不是他的编剧。我很怕我们给孩子写好了一个剧本,然后让孩子扮演这个男主人公或者女主人公,然后你做导演,我不会。”他的这个育儿观,或许可供那些整天为儿女规划未来的父母参考?
转载理由之二,是因为有感于文章中引用的如下文字:
“中国家庭教育的痛苦是女人式的痛苦;中国家庭教育的焦虑是女人式的焦虑;中国家庭教育的混乱是女人式的混乱!中国的家庭教育失去了什么?失去了父亲的理性思考和呼声,失去了男人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报道《扭曲的母亲》中有这么一段开场白。一言中的。焦虑症,被教育大众化裹挟,在中国母亲群体中蔓延扩散恶化。[……]

转《文汇报》文章:“毒苹果”是怎么长成的?
转载理由:很赞同作者对于价值链的分析。文中的“人们指责‘血汗工厂’,指责不提供最基本劳动条件的无良厂商,却又趋之若鹜地追捧名牌、大牌,艳羡跨国公司的成功和辉煌。”发人深省。他让我意识到,我自己,其实也是那“趋之若鹜”中的一员,因为我手中所用的,就是一个iPhone 4。
与此同时,我也特别赞同作者的这个呼吁:我们的政府应当支持企业增加教育培训和研发的投入,激励企业努力培育研发体系、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我们所做的努力,短期内是提升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就中长期来说是创造自己的全球化版图,更长远的目标则是建设更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我们需要升级产业,需要走到价值链的更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