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职场》的文章:说高兴不如听进去

外面 已经春光潋滟,你刚脱下厚厚的冬衣,母亲就跟在后面唠叨:“别这么早脱衣服,老了会得老寒腿的。”你就算是什么也没说,但心底是不是已经升起了大大的不耐 烦?

生活中最苦闷的人,莫 过于那些不被孩子理解的母亲,但是谁能说母亲没有对孩子用心–她们都在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去教 育孩子,那问题出在哪了呢?用心沟通被很多人误解为:我只要用心就行。No!No!!No!!!用 心是好的,但不应该一相情愿地用心,就像恋人谈恋爱一样,只有两个心在一起的交流是最好的交流。因此,用心沟通的前提是你要去赢得对方的心,让对方愿意敞 开心扉,把真实的想法告诉你。

赢 得对方的心

余光中说过:“一个人要说的尽兴,必须有另一个人听得入神。”说话必然涉及到另一个人。回到母亲的唠叨上,尽管她掏 出了整个心,却没有对你的情绪敏感:你已经不耐烦,不愿意听了。用心首先在于你有没有感知别人的心,不是“认为别人应该是怎么样”而是对别人的想法表现出 高度的好奇心,并且无论对方想法到底是什么,你都可以接受。

这样的情景应该是什么样呢?表明“我愿意”、“我理解”–你 心情不好没有关系,你能告诉我吗?无论你什么样的心情,我都愿意去感受,我都愿意去听;无论你的被理解想法多么奇怪,我都可以理解–只有被理解才能被影响,才能让对方的心房打开,然后再回应以真挚的“感情”,这样才是沟通的最好境界。

当然,“我愿意”的表达,也需要技巧,不能先入为主地下结论:“你心情看上去很不好?”对方多半会回答:“挺好 的。”而是要告诉对方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刚才看到你放东西的声音很重,我感觉你可能心情不太好,能和我说说话吗?”

把技巧变成习惯

这么以来你就会发现,用心沟通的整个过程可以被归纳为三个技巧:第一是感知别人情绪的进技能;第二是选择适合别人的 沟通方式的技能;第三是能够很好地倾听,让别人愿意去说–在听和感知的同时,也去感知对方说话的 偏好、喜欢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并且据此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这些技巧听上去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这种“感知”并不是指“第六感”我们都没有算命先生的能力–掐指一算就能够把别人的心思摸清楚,于是就由来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私下揣摩–这个人怎么了,情绪状态好不好?第二种,是和第三者讨论–你 觉得某某今天是怎么回事呀?看上去心情不好呢。第三种,才是直接上前询问,表达自己“愿意”交流和感知对方。人面对深度沟通总会有畏惧和自我保护的本能, 我们会觉得第一种方式最安全,因为采用这种方式自己能够完全把控;第二种方式只要讨论的对象值得信任也是安全的;第三种方式就是“撞枪口”的行为了。然 而,正是这种看上去最“不安全”的行动,是用心沟通最重要的前提,因为人是千变万化的,不管你读了多少分析别人心理的书,可是对方的表情、状态所对应的情 绪,并不一定就符合你所知道的逻辑,你只有通过询问过程,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兴趣和好奇心,你才能真正感知对方,才能够有效地传达“我愿意”。对普通人 来说,短时间内完全按照这些技巧来沟通会很难,不过,当你逐渐把这些技巧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沟通者。

————————————————————————————————

关注软实力工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阅读更多“软实力故事汇”原创故事和专业文章 SPW WeCha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