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也许还需要培养自信,”一杯咖啡的闲聊间,无意间提到自信这个词时,坐在我对面的朋友评论道,“但现在公司里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还有未来的90、00后,没有人缺乏自信啊,一个个都自信得不行啊。”
“瞧,一听你这样说,我的自信就受到了影响。”我笑着回应道。嗯,这是我的真心话。我年轻时,可自信了呢。
这是几年前与朋友的一个简短的对话。这段对话虽然简短,但却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引发了我不少的思索。
我发现,自信,其实是分层级的。
初级:把自我和自大等同于自信
在我进入职场的前N年里,我基本上都处于这种状态。由于在校学习一直都比较顺利,“自信心”就很强,觉得自己能够应对好各种事情,甚至还会嘲笑那些不能够处理好婆媳关系的已婚男人,觉得自己未来一定能够处理好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的第一份工作遇到的领导,其实是非常爱护我的,他觉得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有些心高气傲,都可以理解,所以一直对我都非常宽容。只是有一次在为更高层级的领导撰写一份重要的文件时,他对我提供的初稿表示出了一些不满,对我进行了现在看来是再轻微不过的批评。
当时我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不公正的对待,认为他的批评是对我专业能力的否定,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于是我决定给领导点颜色看看,第二天就没去办公室上班。由于领导是学俄语的,平时处理英文文件都需要我提供支持,我那天的缺席马上收到了效果,因为当天晚上他就通过我的室友带话给我,希望我明天回去上班。
我对自己的“胜利”非常满意,觉得是用能力得到的,实至名归。
接下来,我似乎就一直活在这样的自信中,直到有一天公司提拔了一位很不入我“法眼”的同事之后,我才开始反思:也许,自我和自大,其实与自信无关。
遇到困难,就以“不想弄脏自己的手”的心态高调撤离,跟一个人DIY一台电脑,弄了一会没搞成就认定这事不值得做,在本质上是一回事。这样的自信,只能算是初级。
中级:把问题和有争议的议题视为令人兴奋的挑战
我对真正的自信有一些感觉,是在我加入一家Internet公司之后。尤其是那次与老板的对话之后。
那是一家言论超乎自由的公司,人多嘴杂,工作中人们常常为不同的问题争执不休。我当时因为同学的推介,加入到这家公司,其实内心中很不习惯这种充满冲突的氛围。
有一回,老板要我准备一个市场方案,拿到跨部门的会议去讨论。我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了一套花哨的PPT,但到了会上,刚刚讲到第三页,销售部门的同事就开始各种挑战,问各种在我看来没有深度的问题,其他部门的同事也不含糊,砖头一个比一个拍得猛烈。
我坚持了十来分钟,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压力急骤上升,内心对这些提问者充满了反感。我于是把眼光投向了老板。
老板其实早已观察到我的状态,他马上接手,耐心地回应大家的挑战,与大家共同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法。
我虽然佩服对老板的做法,但我觉得自己肯定不会那样去做,因为“不屑”——这些不懂市场的人不配与自己辩论,要理解那些问题,他们应该自己去看书才对!
会后,老板找我,说是一起喝咖啡。
“小蒋啊,”老板一脸和善,喝了一口他钟爱的卡布奇诺后问我,“今天的会你觉得开得怎么样?”
“还好吧。”我心情仍不大好。
“你觉得自己的自信程度如何?”没想到他突然会问这样的一个无关的问题。
“挺好的啊,”我回答道,“我一直都挺自信的。”
“但你在今天的会上,似乎有些不自信啊。”他说。
“没有啊,我只是觉得他们太不懂市场了,”我辩解道,“我真心不想回答他们那样简单的问题。”
“把简单的问题回答好,就不简单。”他突然变得认真起来,“再说,他们有些问题也并不简单,不一定是我们能够回答好的。”
“还有,”他继续道,“很多时候,自信其实不只在于你对一个领域有多熟悉和专业,而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际环境中充满信心和热情地面对挑战。我知道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很自信的人,但我还是建议认真思考这句话:把问题和有争议的议题视为令人兴奋的挑战,尤其是那些问题和议题不在你所喜欢的范围之内的时候。并用它作为衡量你是否自信的新的标准。”
“放弃是容易的,面对才难,因此,面对者才是自信的,放弃者是缺乏自信的,无论基于何种理由。“这次老板的严肃是我原来没见过的,”正如一个人选择死其实是容易的,选择生才难,才更需要持久的勇气和信心。遇到困难,勇于面对,而且不走极端地应对,才算得上真正的自信。”
关于那次谈话,我就记得这些了。是它帮我提升了对自信理解的等级。
高级:承受否定并即时积极应对
这个故事是我的一个朋友的。
我的这位朋友是一家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老总。那一年他刚刚接手这家公司的团队,当时公司的业务和团队士气都深陷低谷,董事会对他期待很高。
有一次他与自己的财务总监到总部开年度计划会。到达会议城市的当晚,他就带着财务总监去见分管中国区的副总裁,并把做好的来年工作计划交给副总裁看。副总裁只用两分钟浏览了一下,就把计划扔在了一边,问他们:你们住在哪里?
我的朋友一愣,没想到老板会问这样的问题。就如实回答道:附近的那家希尔顿酒店。
副总裁很严肃地对他和财务总监说,你们现在就回去,从希尔顿酒店搬到旁边的汽车旅馆去住,另外,把机票也给改了,由原来一周后的商务舱改成明天的经济舱,马上就回中国去。就你们提出的计划,说明你们根本不配住那样的宾馆,也不配享受商务舱的飞行待遇。一周后,我去中国找你们,要么给我一个更好的计划,要么把辞职信交给我。
我的朋友能做到这样的公司的老总,自然已经是自信的高手。他一看形势不对,马上笑脸请求副总裁:很抱歉我们的计划不能让您满意,我们马上回去修改,两个小时后再向您汇报,一定努力做出让您满意的方案来。
两个小时后,我的朋友带着财务总监再次找到副总裁汇报修改后的计划。副总裁看到新计划中比原计划高出不少的数字,说,这还差不多。那就不用搬酒店了,会议也照常安排,接下来,给我好好讲讲这个计划的内容。
能够在被强烈否定时,瞬时恢复并提出新的思路,是自信的高级阶段。
高手:从自信到“他信”
谈到自信到让他人相信自己的高手,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当下商界最成功的创业者马云了。几乎在任何的场合,马云都能够让人感受到自己的自信。正是他的自信,尤其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定不移地相信,赢得了创业初期的“十八罗汉”与他一起奋斗,也赢得了不同投资者对他的信任。最终成就了阿里巴巴王国。
事实上,成功的创业者都是自信的受益者,也都是自信到赢得“他信”程度的人。相对于马云的高调自信,作为当下中国最成功的标志性企业之一的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表现自信的形式则是低调和谦逊。他坚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并将这一做法贯彻于企业文化之中。当回应外界说他“低调”时,他说“我不像想象中那么什么都有,我既然什么都没有,你最好别亮相。我就觉得尽量还是少出头露面,我们家里人都是老批评我的。”作为一家高度成功的企业的创始人,能够这样看待自己,内心没有强大的自信,是不可能的。
在一次Assertiveness®(自信与果敢®)课堂上,一位学员说,我觉得衡量自信的重要标准之一可能是“他信”:即能够赢得他人信任自己,尤其是高手。
这才是自信最高的层级。
让自信随成长升级
是的,真正的自信是脱离任性的、在困难情境中能够迎难而上的,是乔布斯所说的“不需要他人保护自尊的(A类人才)”。简单的逃离或轻下结论,无论其理由如何,与真正的自信的关系都不大。事实上,一个人的自信是需要随着他的人际关系的升级而不断提升的:一个员工在成长为一名经理时,最重要的变化不只是工作内容,而是其所需处理的人际关系;一个单身汉步入婚姻,最难处理的也一样是升级后的人际关系。我们在职场上每个层级的提升、如同在生活中的“升级”一样,最核心的变化就是人际关系,那正是挑战我们自信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