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向我讲述他在工作中的困惑。他说,我的一个下属业绩不好,相当长一段时间都需要自己付出额外的努力将这个下属的业绩给“补足”,以完成整个团队的目标。但这样也把自己弄得很累,不知如何是好。
此外,与他同级的一位经理的很多做法,也常常将自己置于不利境地。比如,对方常常将本应自己部门处理的事情转到他这边来,让自己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如果用于本部门的管理,将会让自己团队的业绩更为出色。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类问题。”听完他的叙述,我直言道。
“为什么?”
“让我们拿那个相对容易处理的例子来分析一下:你直接表达过自己对那位下属业绩的不满吗?”我问。
“很少。因为这个人业绩虽然不好,但人很不错,我不想伤害我与他的关系。”
“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你已经得到你想要的了。不应该为此感到困惑呀。”我说。
“为什么?”朋友不解。
“因为你刚才说了,不想伤害自己与对方的关系。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
“但我同时也希望他有好的业绩,这样我可以轻松些。”朋友说。
“让我们分析一下,看上去你是既希望对方有好的业绩,同时也希望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吧?”我说,“但似乎目前你与他的关系与你想要的结果有点冲突,如果你不介意,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与他现在的关系,是否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工作绩效的关系?”
“显然不能说是。”朋友回答。
“如果不是,或许深入思考一下你维系与你的这名下属的关系的目的是有必要的。”我说,“如果这个目的就是为了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你不表达对其不良业绩的不满,显然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但如果这个目的是为了实现良好的工作业绩,那么建立一种有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工作关系就是必须的。在这种工作关系中,应该有你有效影响他提升业绩的内容。”
“但如果在我与他的关系中融入影响他提升业绩的内容,就会影响我与他的关系!比如,如果我给他的业绩打低分或者给予批评,势必会让他不快,这显然会伤害我们之间的关系。”朋友说。
“从这个角度看,你说的是完全正确的。”我回答道,“但我想与你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你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与这位下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致力于给他良好感受,不受到任何挑战的关系,还是一种有利于促进他的业绩提升,进而促进你的整个团队的业绩提升的关系?”
“我想应该是后者。”朋友这样选择。
“我想你也会这样选择。如果你不介意,请允许我为我的观点做些解释。”我说,“关系与结果,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总是一对矛盾。但事实上,它们是一种很容易混淆的因果关系。原因很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应当由其共处的目的亦即所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比如一对男女,他们首先要确定是否希望通过共处收获爱情,才会形成共处的关系;而两个同事,则是因为要共同完成组织确定的目标才拥有同事关系。目标是因,关系是果。”
“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经常混淆关系与结果的这种因果关系,我们会将关系视为原因,目标视为结果,我们会认为是因为有了一种关系,才导致一种结果。”我继续解释道。
“正是这种看似正确的分析,让很多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忽略甚至忘记了最初决定人际关系的原因,而那个原因才是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所服务的根本目的。一个高效能的经理,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他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于工作结果即工作目标的。没有工作绩效,他与同事间的工作关系就会缺乏存在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会在自己与下属的关系影响到工作绩效时,及时地调整这种关系。与此相似,一个高效能的员工,也会在他与其他同事的关系影响到其工作绩效时,果敢地作出调整。”
“关系服务于目标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销售人员之所以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销售。如果一个销售人员只是为了让客户高兴而去维护这种关系,他的业绩估计是很难好到哪里去的。”
“因此,合作关系与工作业绩,不应该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正确有效的关系应该是‘关系促进结果’。否则在所有关于领导力、影响力等人际互动模型是,就不会始终将这两个要素作为建立模型的维度。如果事实上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情形,那肯定是弄错了关系与结果的因果关系。总之,有利于促进工作结果的合作关系,才是健康的工作关系。这与有利于促进幸福美满的夫妻关系,才是健康的夫妻关系,是一个道理。”这是我最后与朋友分享的最抽象的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