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有感于学习软技能的方法,我写了一篇《在科学中求“真”与在艺术中寻“美”》的文章,以说明对于软技能的学习,不能够沿用学习自然科学的方式,在学习中过于追求“对”和“错”,而应该应用学习艺术的方式,更多地以体验、探索、实践和感受的方法去历练自己,提高自己的软技能。
学习软技能,需要在艺术中寻“美”。而教授软技能,则显然需要能够为学员提供寻“美”的机会。设想在一个软技能培训课中,老师不能以合适的方式为创造“体验、探索、实践和感受”的机会,学员自然不能够在培训中“寻”到软技能的“美”。
“美”首先与视角相关。比如,关于什么是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说,对于一颗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认为是美,这是科学的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认为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古树的美的差异源于欣赏者的观赏角度不同,即使是从同一角度去考虑古树的美,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所得出的美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为了帮助学员“寻”到软技能的“美”,就需要在传授的过程中,为他们开启不同的视角,而且这些视角不只是关于某种软技能的知识的,更是关于学员自己的行为习惯的。这是为什么我们在软技能培训中,努力引导学员展露行为习惯,并大量运用基于行为层面的反馈方法对其进行干预的原因之一。
“美”还与理解和感受相关,对于同样的情况,每个人所理解和感受到的“美”很可能是不同的,而获得这些理解和感受的前提,就是体验。
因此,在软技能培训中,老师还需要能够为学员提供有效的软技能体验,即能够创造让学员体验自己而不是他人的软技能的机会。在这种体验中,学员自己的行为习惯必须是其中的一部分,学员应该是体验的创造者和参与者,而不只是观察者和评价者。
这正是为什么我们的老师非常注意在培训中创造和维护一个让学员感到心理安全的氛围的原因之一。正如Alliot Aronson在《社会性动物》中所说的那样,“这些(人际)技能是可以学会的,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学习比仅仅通过读书学习效果更好。如果这种体验性的学习发生在一个比较安全 的、具有保护性的社会环境里(在这个环境里人们可以坦率地交 谈,而又不担心别人会抓自己的“辫子”),那它将是非常有效 的 。”
这或许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艺术课被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而与之对应的对于艺术课程的评价,则强调“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尽管在写这篇文章的此时此刻,我似乎看起来对这些道理十分明了。但在我的以学习自然科学为核心的正式学业中,却几乎没有接触和感受过这些关于艺术课程的魅力。好在在这些年的工作中,给了我足够的传授和学习“软技能”这门艺术的体验。在我看来,我们所应用的基于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的软技能培训方法,不仅能够为学员提供朱光潜先生提到的看待自己软技能这颗“古树”的不同角度,还充分体现甚至超越了《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出的那些对于艺术课程的要求。
三年多前,我在参加软技能培训师的认证课程时,与绝大多数受中国传统理工科教育的人一样,是以学习“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开始的。我当时很难想象,一个不使用PPT、不充满指导和应对各类问题的“秘诀”的培训,会是什么样的。
然而“平等Equal”、“体验Experience”、“过程Process”、“行为Behaviour”、“习惯Habit”、“感受Feeling”、“角度Perspective”……等等,这些充满了整个TFT课程的关键词,改变了我对于培训的理解。让我看到了与知识型培训非常不同的、一个关于帮助学员提升“管理自己和影响他人的技能”的另一个世界。
今天,当我戴上“软技能”和“硬技能”这种对于技能分类的有色眼镜,套用上以“科学”类比“硬技能”而以“艺术”类比“软技能”的比方时,我知道,我们所沿用的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体验式培训方法,与我们的(相信也是全球的、普遍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有着高度的一致。我们对于培训“过程引导”和对于学员“行为干预”的重视,以及致力于在培训中创造情境,帮助学员体验自己的行为习惯及其对他人造成的影响的培训方法,不仅是在践行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解冻-改变-形成”的经典行为(习惯)改变理论,而且在真正实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艺术教学方法,做到在培训中“鼓励学员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风格。”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同理解,我们的客户才不会在评价我们的软技能培训课程时,套用那些评价知识(硬技能)型培训的标准。他们同我们一样,更加赞同《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到的评价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只)是学习的结果。”正如我在《如何选择软技能培训》一文中提到的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