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7-18日,北京]记录一段课程结束时学员的分享,和我对不同分享的回应,作为对这两天给汤森路透的学员们做果敢行为训练课程的回顾。
“我参加这门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学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许我说的不对,但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至于如何把想法表达得更好,那是下一步的事情,至少我现在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了。”这是一位第二次参加我的培训的学员,上次参加的是冲突管理,当时被我挑战和激发出很大的勇气,从默默听课到站到众人面前。在这次的两天培训中,他几乎换了一个人:敢于表达,而且不怕被人嘲笑。
这是他又一次敢于抢先分享自己的感受。尽管我们仍能够看得出他的紧张,但我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为了他的果敢。
“谢谢你,”在听完他的发言后,我回应道,“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意味着承担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首先是,敢于承认自己不是永远正确的,并因此可能被人笑话。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表达,就要承担被人评价的风险。而别人的评价,常常很可能不是自己所期望或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果敢与敢于承担是相伴相随的。有了这个基础,它就可以锤炼一个人柔韧和开放的程度:就是如果自己说错了,是否能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并愿意改正。因此,我祝贺你学会敢于表达,同时并不要求自己的每个表达都完全正确。”
“关于敢于承担,”另一位学员分享道,“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在工作中,我是一个喜欢向老板表达自己想法的人。老板也常常很欣赏和喜欢我的一些新的想法。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在听到我的好的想法后,就习惯性地会让我去实现。这样无形中我自己就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时间长了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吃亏了。这时候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不再表达了,另一个就是继续表达,但同时不让自己的工作量过大。上完这个课后,我想我还会坚持向老板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我同时也要透明地告诉他自己工作的繁忙程度,建议他平衡好团队资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落实新想法的行动中来。好的想法能让老板高兴和欣赏,这样的表达显然会让我也高兴,但向老板说明繁忙,却可能让老板不高兴,但我不能因为害怕这一点,就放弃自己前面的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团队的表达。这就是我理解的表达和担当的关系。”
“很高兴听到你说自己还会继续向老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我回应道,“坦率地讲,我刚才特别担心你选择通过不表达想法,而减少实施那些想法的额外工作量的做法。因为那会扼杀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我非常高兴你看到了敢于表达,在不同情境中的价值。”
“我对‘边界’和‘底线’的关系体会最深。”又一位学员分享道,“我是个很nice的人,比如,我常常在自己的份内工作之外,接受很多来自不同人的请求。最后弄得自己很累,甚至自己的份内工作也受到影响。前些日子,我的经理就给我发了一封关于如何说‘不’的邮件,说是供我参考。现在我明白了,他其实是在提醒我更加聚焦于自己的KPI也就是核心工作。”
“我同时回想到有一次,我与一位同事的冲突。那位同事当时对我说,我原来这样请你帮忙,你都没有问题,为什么这次火气这么大啊?现在想来,就是我对自己的‘边界’不够敏感,没有及时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边界’,从而让对方对自己的请求积累成了对自己‘底线’的挑战,所以才爆发了。”
“‘边界’不是‘底线’。”这位学员的表达,也推动了我的思考。“为他人好,不要轻易亮出或让对方触碰你的‘底线’。原因很简单,我们只要去观察就能发现,‘底线’与‘攻击’是一对孪生姐妹。当一个人的‘底线’被触及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攻击。这种攻击常常不会给自己和对方留下缓和的余地。因此,在未到底线前对于对方的拒绝,为的不只是自己,也是给对方台阶可下的选择。”
“什么是果敢(Assertive)?”我最后与大家分享道,“果敢就是:敢于表达但不胡说八道,坚持立场但不固执己见,表达自己但不强加于人。Assertive的本质不是证明自己的强大,也不是对愿望的即时满足,更不是简单的说“不”,而是在始终明确自己目标的前提下,对自己行为的有意识的选择。”
————————————————————————————————